米乐m6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LED驱动

成都市新津区境内行政区划(乡、保、甲、公社、区、镇等)沿革史

发布时间:2022-11-04 09:48:37 来源:米乐m6官网

  明代曾经,新津行政区划方面的资料,在有关史志中缺少记载。明代只要“编户七里”,“后改七乡”之说。

  清初“袭旧制,仍制七乡”。七乡即长乐、灵泉、安靖、平和、和顺、兴义、福田。因兵祸,土著无几,康熙年间,改为三村:东,杨柳河村(原长乐乡、灵泉乡);南,大塘坝村(原平和乡、安顺乡及和顺乡部分);北,高柏村(和顺乡部分及兴义,福田二乡)。

  至乾隆时,通过六七十年的安居乐业,人口增加,为了加强控制,施行乡支保制。

  乾隆元年(1736),邑令李盛唐改三村为三乡十支。即长乐乡三支,平和乡三支,兴义乡四支。支下为保,再下为甲、牌。规则:每十户为牌,十牌为甲,十甲为保,若干保为支,三支或四支为一乡。全县共有52保。支保是为施行“联环保”、“连坐法”而设。至光绪十九年(1893年),县辖有三乡,十支、十九场。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秉承旧制。后划全县为东、南、西、北,中五区,区下仍设支、保、牌。民国2年,改五区为六区(原东区改为东二区、东三区),废支设段。计中一区三段,尔二区五段,东三区六段。南四区五段,西五区七段,北六区七段,全县共六区,三十三段。

  民国5年,改南四区为上、下南四区,即原南四区的一、二、三段为上南四区,原四、五段为下南四区,全县共七区,三十三段。民国16年,改原北六区为东北区和西北区。即原北六区的一、二、三段为西北区,原北六区的四、五、六、七段为东北区。全县共八区三十三段。段下为甲,约百户;甲下为牌,约十户。

  民国19年,奉文依据国民政府颁布的《施行县组织法划定区、乡自治区》的规则,新津县从民国20年1月起,改八区为九区、三十三段为五十八乡镇,乡镇下为甲闾。十户为闾,十闾为甲,三至六甲为乡。

  民国24年,四川军阀割据的局势完毕,国民政府为加强其控制,施行了保甲制。从民国25年1月1日起,新津县改九区为三区,改五十八乡镇为九个联保。规则:每十户为甲,十甲为保,若干保为联保。榜首区(原一区及八、九区)有城厢、吴张、兴义三个联保;第二区(原二、三、四区)有花关、桥津、普黄金三个联保,第三区(原五、六、七区)有平和、永商、邓双三个联保。全县共三区,九个联保,298个保,2818个甲。附民国20年至24年区乡制表民国27年,吊销区的设置,由县领辖联保。一起将原桥津联保分置花桥、五津两个联保;平和联保分出方兴,龙马,增设方龙联保。全县共11联保,287保,2760甲。民国29年,改联保为镇、并将普黄金联保分出金华区域增设金华镇。全县共有12个镇:城厢、吴张、兴万、花关、花桥、五津、普黄、金华、平和、方龙、永商、邓双。各镇保甲设置未变。民国30年,改镇为乡,除在县城仍设城厢镇外,在村庄分设17个乡,原吴张镇分设顺江、文井两乡;原兴万镇分设兴义、万和两乡;原花关镇分设花园、中兴两乡;原普黄镇分设普兴、安仁两乡;原平和镇分设平和、铁溪两乡;原方龙镇分设方兴、龙马两乡;原花桥、五津、金华,永商、邓双五镇别离更改为乡。至民国38年,全县共有1镇,17乡,247保,2519甲。

  1950年1月26日,新津县公民政府通令:将全县划分为三个筹粮区:榜首筹粮区辖城厢1镇和顺江、兴义、仁和(今万和)、文井、龙马5个乡;第二筹粮区辖五津、花园、中兴(今兴乐)、花桥、安仁(今黄渡)、普兴、金华7个乡;第三筹粮区辖平和、方兴、铁溪、永商、邓双5个乡。别离树立区筹粮委员会,代表新津县公民政府在该区的直接领导机关。

  1950年4月树立新津县榜首、二、三、四区区公所,辖1镇17乡。各乡镇,早在2月已先后树立乡、镇农民协会,农协分会,代行村庄政权处理征购粮草,减租退押,清匪反霸和土地改革等作业。从1951年下半年至1952年上半年各乡土地改革后,都相续树立乡、镇公民政府和村政权,区公所改为区公民政府。这时,全县共有4个区,18个乡,247个村,2519个组。榜首区辖城厢、五津,金华、邓双4个乡,区政府初设邓双乡邓公场,后迁城关镇小水南门处;第二区辖花桥、中兴、花园、安仁、普兴5个乡,区政府设花桥乡花桥场;第三区辖顺江、文井、龙马、仁和、兴义5个乡,区政府设顺江乡张大第宅;第四区辖平和、方兴、铁溪、永商4个乡,区政府设平和乡平和场。

  1954年3月25日,依据省委精简机构精力,调整区的建置,吊销原新津县榜首区公民政府。树立新津县一、二、三区公民政府和新津县城关区公民政府。原榜首区所辖城厢、金华、五津、邓双4个乡,别离划入一、三区和城关区统辖。调整后,城关区辖城厢乡乡镇部分(4个居委会)、五津乡的大街部分(独自树立五津镇居民委员会),及邓双乡的邓公场(独自树立居委会),区政府设城关镇;一区辖花桥(含原五津乡的村庄部分)、中兴、花园、安仁、普兴、金华等6个乡,区政府仍设花桥场;二区辖顺江、兴义、仁和、文井、龙马5个乡及城厢乡9个村,区政府仍设顺江乡张大第宅;三区辖平和、方兴、铁溪、永商、邓双5个乡,区政府仍设平和场。8月划出花桥乡的群力、柳溪两村,金华乡的覃安、金华、白果、五星4村共6村组建平和乡,乡政府设岳店子,属一区统辖。

  1955年12月26日,县人代会作出撤区并乡和设置6镇的决议。1956年头,正式吊销了城关、一、二、三区和城厢、安仁、平和3乡建制。城厢乡城区树立城关镇,城厢村庄庄9个行政村划归顺江乡;安仁乡13个行政村,别离划归花园(3个)、中兴(3个)、普兴(7个)3乡,平和乡的6个行政村,则别离归原划拨乡。一起,在五津镇、邓公场、花桥场、永兴场、平和场别离树立镇公民委员会。这时,全县有花桥、中兴、花园、普兴、金华、顺江、文井、龙马、兴义、仁和、平和、方兴、铁溪、永商、邓双15个乡;城关镇、五津镇、邓公场、花桥场、永兴场、平和场6镇。

  1958年10月,新津县各乡树立公民公社,施行“政社合一”制。公社下一般以原行政村为单位,设出产办理区,简称“管区”(1962年后改称大队),管区下以原农业出产合作社为单位,建立出产队(又称中队)。全县有花桥,中兴、花园、普兴、金华、顺江、文井、仁和、兴义、平和、铁溪、方兴、龙马、永商、邓双15个公社。10月,花园、中兴、花桥联合为花桥公社(联社),花园、中兴为分社。12月,吊销中兴分社,别离并入花桥公社和花园分社。1959年吊销五津、邓公场两镇建制,划归城关镇为五、六居委会。吊销花桥、平和、永兴三镇建制,划归各该公社办理委员会领导。1960年,新津并入大邑县后,调整了部分公社的区域,原属大邑县的沙渠公社的一部分并入文井公社,原属新津县的龙马公社别离并入韩镇公社、文井公社、新平公社(原平和公社)、顺江公社。

  1961年“体系下放”时,康复中兴、龙马和花园的公社建置。一起,将原安仁乡划给中兴、普兴的10个行政村回收,组成7个管区,树立安仁公社,公社驻黄泥渡。

  1963年4月,经县公民委员会第10次扩展会议决议,又康复五津、邓公、花桥场、永兴场、平和场5镇建制。

  1966年1月县公民委员会决议,吊销五津,邓公、平和场3镇建制,五津归城关镇仍为五居民委员会,邓公场归邓双公社统辖,平和场改为出产大队,归平和公社统辖,一起,将花桥场、永兴场两镇改属花桥、永商公社统辖。这时,全县共有公社16个,出产大队187个,出产队2106个,县辖镇1个。

  1980年11月,新津县进行地名普查时,公社(镇)一级更名的有:中兴公社更名长乐,后又更名兴乐;安仁公社更名黄渡;仁和公社更名万和;城关镇更名武阳镇。

  1982年12月,正式改公社为乡,全县共有16个乡,1个镇。即花桥、兴乐、花园、黄渡、普兴、金华、顺江、文井、龙马、万和、兴义、平和、铁溪、方兴、永商、邓双16乡及武阳镇。乡下为村(原出产大队),以当地惯用地名为村名。村下为居民组(原出产队);镇下为居民委员会,居委会下为居民小组。1985年,全县共有1个镇,16个乡,187个村,1256个乡民组。

  1997年,新津县面积331平方千米,人口28.2万,辖5镇2乡。县政府驻五津镇。

  1999年,新津县辖10个镇、4个乡:五津镇、花桥镇、金华镇、兴义镇、安西镇、新平镇、永商镇、邓双镇、普兴镇、花源镇、兴乐乡、龙马乡、黄渡乡、文井乡。

  2004年9月8日,吊销黄渡、兴乐、龙马、万和4个乡。将原黄渡乡并入普兴镇。将原兴乐乡并入花源镇。将原龙马乡并入新平镇。将原万和乡并入兴义镇。

  2004年,新津县辖11个镇(五津、花桥、金华、兴义、安西、新平、永商、邓双、普兴、花源、方兴)、1个乡(文井),42个社区委员会、61个村委会;面积330平方千米,人口密度935人/平方千米。

  2009年,新津县花源镇、新平镇、邓双镇、花桥镇、永商镇增设大街办事处。别离建立:花源大街办事处、新平大街办事处、邓双大街办事处、花桥大街办事处和永商大街办事处。增设大街办事处后,镇政府与大街办事处合署工作,施行“两个牌子,一套班子”,行政统辖区域和镇政府驻地不变。

  2019年12月24日,吊销普兴镇、金华镇,建立普兴大街;吊销花桥镇,建立花桥大街;吊销花源镇,建立花源大街;吊销文井乡、新平镇,建立宝墩镇;吊销方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安西镇统辖;吊销邓双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永商镇统辖。回来搜狐,检查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