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5月21日消息(记者孙叶 刘军 赵家慧)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畅谈合肥如何打造中国产业新地标。
央广网:凌市长,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合肥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通报表扬激励,这已是合肥连续第三年在这项工作上得到表扬激励。请问,合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哪些新特点、呈现哪些新优势?
凌 云: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对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通报,合肥市“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连续第3年获得表彰,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们工作的激励。
一是产业能级实现赶超跨越。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个集群集聚企业超1000家,其中规模以上重点企业381家,全产业链产值超2100亿元。新型显示器件集群集聚企业90家,实现了“从沙子到整机”的全产业链布局,是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集群集聚企业253家,设计领域复合增长率国内第一,构建了从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人工智能集群集聚企业571家,初步构建了从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到智能终端及行业应用的全产业生态体系。
二是龙头企业引领行业潮头。新型显示器件集群,集聚了大尺寸面板出货量全球第一企业京东方,柔性显示技术全国领先企业维信诺,全球最大的硅基OLED微显示企业视涯等一批龙头企业。集成电路集群,集聚了国内第一家DRAM供应商长鑫存储,国内最大COF卷带生产基地奕斯伟,国内驱动芯片最大代工企业晶合晶圆等行业龙头,以及联发科、君正、兆易等设计龙头企业。人工智能集群,集聚了语音技术全球领军企业科大讯飞,智能穿戴全球最大出货量企业华米科技,类脑技术最先进的中科类脑等一批领军企业。
三是创新能力占据产业高端。三个集群拥有省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141家,其中国家级15家。2019年,新增专利申请数3275个,授权数336个,拥有国际专利115个。全球最大最清晰硅基OLED显示屏点亮,单核性能超过当前国际市场上同类芯片性能4倍的“魂芯二号A”、全球智能可穿戴领域首颗AI芯片“黄山1号”等产品发布,国内外领先的类脑智能数据库搭建完成。
四是产业裂变带动经济质变。在三个集群引领带动下,2019年,全市战新产业增加值增长15.2%,占规上工业比重52.6%,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88%,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战新产业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五是重大项目激发未来潜力。三个集群累计实施项目超420个,总投资超4400亿元。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相继实施京东方6代线代线代线等一批投资超百亿项目,总投资超1500亿元。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相继实施晶合晶圆、通富微电、长鑫存储基地等一批投资超50亿项目,总投资超25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集群相继实施“中国声谷”、海康威视合肥科技园、中科寒武纪研产中心、中科曙光先进计算基地等项目130多个,总投资超400亿元。
央广网: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兴产业方面,合肥突出抓了什么工作?
凌 云:近年来,合肥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国家批复建设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来,合肥市把推进集群建设作为头号工程,举全市之力加快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合肥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引擎、转型升级的主抓手、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成为了“产业地标”。
首先是抓了组织保障。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制定关于推进“三重一创”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重大新兴产业专项-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集群)”递进培育模式,构建“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集群产业创新体系,建立了“国家级-省级-市级”三级战新产业基地梯次培育体系。二是落实责任主体。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三重一创”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新站高新区作为新型显示器件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高新区作为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相应成立领导机构,实施“一把手”负责制。三是加强协调调度。省市联合调度,加强集群关键经济指标监测,及时派发工作提示单,每季度对各集群建设整体情况综合调度。市级专项调度,协调调度集群产业发展重大事项。开发区日常调度,协调推进集群规划建设、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等工作。
其次是着力构建产业生态。一是完善企业生态体系。认定国家级产业集群规上企业予以入库,在入库企业中遴选认定集群领军企业。出台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管理办法,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共计68家,其中国家、省级40个,总孵化面积90.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2552家,累计毕业企业1540家。二是创新政策支持体系。出台“高质量发展30条”政策,每年拿出100多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出台“中国声谷”、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专项政策,2019年安排近10亿元对企业进行支持。出台“三重一创”、大项目“一事一议”导则等政策,2019年共安排资金25亿元支持战新产业发展。三是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对标国家发改委营商环境评价指标和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营造产业发展氛围,举办世界显示产业大会、世界制造业大会集成电路产业高峰论坛。聚焦产业技术创新,成立了80余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全链管理。率先设立合肥市知识产权法庭,建立合肥市知识产权服务公共平台。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范围,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合肥市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省会城市第五位,企业利用专利质押融资额居全国前列。
央广网:合肥是北京、上海之外,全国第三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几年,创新已经成为合肥的靓丽名片。请问凌市长,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过程中,合肥是如何扬创新之长的?
凌云:习在视察安徽时指出,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一是强化协同创新。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20家高校院所共建26个协同创新平台,组建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近百家,引进创新团队超百个,累计孵化科技型企业超300家。围绕京东方核心带动,实现从玻璃到整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带动彩虹连续实现6代、7.5代、8.5代液晶玻璃国内自主创新。二是支持示范应用。人工智能集群依托“中国声谷”形成了500多家上下游相关企业协同创新体系,科大讯飞智慧教育平台已经在全市106个主要中小学示范推广应用,“智医助理”覆盖全省16个市1109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972个村卫生室/服务站。三是建设公共服务综合体。建设全国首个创新主题的安徽创新馆,成为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服务综合体。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双创基地”的梯度孵化体系。四是打造共性技术服务平台。提升研发检测等公共服务能力,打造集群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认证检测等公共服务综合体。建成市、区两级集群数据管理智能平台,为集群发展提供精准数据支撑。五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大力推广“全创改”经验成果,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院“探索央地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市场化改革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入选国家“全创改”百佳案例。
央广网:推进创新,打造产业链,离不开优异的人才环境和投资环境,在这方面,合肥又有哪些工作心得?
凌云:习在2016年4月视察合肥市指出,合肥是个养人的地方,是创新的天地。合肥牢记嘱托,奋力打造人才高地,着力优化投资环境。
我们一是用最好的政策招引人才。出台人才工作系列政策,与海外创业机构开展国际孵化合作,引进60多个海外人才团队来肥创业。累计投入就业创业资金50亿元,引入高端产业人才近10万人、国内外顶尖产业高层次人才近2000人、“两院”院士127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约900人。二是用最大的支持培育人才。支持中科大高校等“双一流”学科建设,组建合肥微电子研究院,培养面向集群产业的高端人才。积极创建产教融合试点城市,推动合职院等提升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人才培养能力。支持中科大先研院等与知名企业搭建联合实验室近百个,培养学科融合性产业人才数千人。三是用最优的服务留住人才。在建人才公寓项目11个,办理新落户人才租房补贴8376人,发放急需紧缺人才生活补贴6387人,对引进人才子女安排公办学校或择校就学,开通高层次人才就医“绿色通道”,建立覆盖住房、教育、医疗、生活补助等政策扶持和保障体系,连续两年获评“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第三名。
在优化投融资环境方面,我们一是强化集群项目管理。2019年3个产业集群共推进重点项目19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1个,十亿元以上项目20个,百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超4200亿元。二是加强项目调度。落实“四督四保”工作机制,建立重点项目省市领导联系服务机制,及时定位问题、协调解决。三是创新投融资模式。构建重大项目国有资本进入退出通道,探索“引进专业团队-国有资本投资引领-项目落地-通过上市通道退出-循环支持新项目发展”的产业运作模式。强化资本对项目建设的促进作用,京东方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均花费不到两年时间,投产后2个月内实现量产;长鑫先进存储器项目开工10个月即完成正式投片,形成了产业发展的“合肥速度”。四是拓宽融资渠道。构建了政策资金、专项资金、产业基金及金融产品灵活运用、相互结合的资金支持体系,2019年投入政策资金超100亿元。
央广网: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您带来了什么样的建议?
凌 云:今年5月14日,中央会专题研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工作,更加增强了我们做好产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借此机会,我提两点建议:
第一,进一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国家战略产业发展体系。针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存在关键零部件、关键材料等短板的突出问题,建议国家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的窗口指导,集中支持已突破“卡脖子”技术的重大产业项目,集中支持产业链水平领先的地区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第二,支持合肥建设国家DRAM存储产业基地。合肥长鑫存储是填补国内自主研发DRAM芯片空白的重大项目,对实现国产存储类芯片自主可控发展和保障国家信息及产业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目前,项目已筛选国内厂商45家开展国产化验证,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明确出资支持。建议国家加大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这一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合肥市市长凌云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畅谈合肥如何打造中国产业新地标。